“种草”推荐还是营销广告?小心“乱草迷人眼”
制图:孙山
吃饭前先看评论,种草购物前先看测评。推荐中国青年报社《快看数据》节目组发现,还营搜索“种草”推荐成为不少人了解商品详情的销广心乱重要方式。但这些“种草”推荐真的草迷靠谱吗?如何才能不被“乱草”迷住双眼呢?
查看“种草”推荐成为消费习惯?
英语专业毕业的90后严子安,打算入手一款MP3练听力,人眼为此他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相关的种草“种草”推荐。他发现有一篇写得非常详细,推荐对产品的还营外观、性能、销广心乱价格都给出了参考,草迷于是人眼就下了单,“现在MP3变成了小众产品,种草整篇推荐写得很用心,推荐觉得挺靠谱的还营”。
严子安觉得随着网络购物成为主流,如何买到更心仪、更放心的产品是很多人的现实需求。看到别人的使用体验、产品测评等,心里会更有数,避免买完之后用不上,也节省了退换货带来的时间成本。
24岁的王秋语认为,“种草”推荐给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刚工作不久的她需要添置许多生活用品,比如电饭锅、电磁炉,还有一些装饰品,“我上大学时很少关注这些。现在开始一个人生活了,这些都是必需品,多看看推荐文章,避免因‘盲买’而‘翻车’的情况”。
90后郑文娟曾经有一段时间很迷恋网络“种草”推荐文,大到护肤品,小到文具都会按照“种草”推荐来买,但几次“踩雷”经历让她开始谨慎地对待“种草”,“曾经看到一款面膜的‘种草’推荐,说适合敏感肌肤,结果自己敷完后爆痘”。郑文娟感叹,“现在铺天盖地都是‘种草’,索性不怎么看了”。
好物分享,还是营销广告?
95后研究生许茹在买东西前会做功课,浏览平台上的“种草”图文。但她认为, 只能把“种草”推荐作为一种参考,不应成为购物的全部依据,“我不会完全相信‘种草’推荐。现在有很多是软广,还有的商家会找中小博主发‘种草’文,让大家以为是普通‘路人’发的”。
虽然凭借自己的判断,很少会被“种草”坑,但许茹也有过“踩雷”的经历。有一次她看到别人分享西北地区某景点的航拍照,觉得很好看,但去了才发现是有滤镜加持的效果,实际上很普通。
在许茹看来,在各类“种草”推荐中,护肤品、香水是比较容易“踩雷”的。“因为每个人肤质不同,博主说好的护肤品不一定适合自己。还有香水,闻起来千人千味”。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护肤品、化妆品等是容易踩坑的重灾区。
现在郑文娟也会看一些“种草”文,尤其是不知道去哪里玩的时候。但当看到别人发的好看的景点照片,还是会想到可能有滤镜效果,“心里先打个折扣,降低一些期待值”。在去一些景点前,会问去过的朋友的意见,郑文娟觉得这比“种草”推荐更靠谱,“之前想去一个网上很火的图书馆,但去过的朋友说不值得去,就果断放弃了”。
王秋语觉得,现在很多人在买东西前习惯性上网找攻略,会被大数据记住浏览记录,然后不断地给你推荐相关产品的视频或衍生物,刺激购买欲望。但对于个人来说,面对铺天盖地的推文,很难判断哪些是真的好用,哪些是商家的推广营销,“我之前被‘种草’过一款小夜灯,买来之后发现并不好用,也没有质量标识,担心会对视力有影响,就不敢再用了”。
王秋语表示,现在买东西会选择一些大众熟知的品牌,对于没听过的牌子,即使推荐描述得再好,也不会购买了。
如何不再“乱草迷人眼”?
如今看“种草”图文时,许茹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如果一个产品都是‘种草’的红榜信息,没什么负面声音,而且都是短时间内的测评信息,我觉得这就更可能是广告,而不是博主真实的体验分享”。不仅如此,许茹觉得理性对待“种草”推荐也很重要,不能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博主发了“种草”文就完全相信,要看商品的评价、博主们的内容是否雷同等,来综合判断。
郑文娟说,现在自己对于各类“种草”会多比较,看下面的评论。如果一段时间内密集出现同质化的好评,大概率是刷出来的。但她坦言这样“挺心累的”,增加了购物耗时。
“我觉得平台需要加强管理,无论是硬广还是软广都应该标注出来。”许茹觉得,自己并非不接受“种草”,好产品也需要博主测评和推广,但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和标准,“如果有过分夸大的广告内容,应该加强审查和做下架处理”。
严子安觉得平台要建立起一套评价机制,比如通过用户对推文的打分,给予该博主一定的信任值等级,根据等级确定博主的资质情况,这样用户可以点进博主的主页,查看到博主的信任值,判断推文的可信度,形成完整的反馈机制。另外,平台也要尽到审核和监管责任,对于虚假、恶意营销的情况,进行限流、删文、下架等处理,提高进入门槛。
严子安认为,现在很多推文的营销也不一定是完全虚假的,但会刻意忽略产品的不足之处,给消费者营造该产品“完美”的感觉。所以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要尽可能地多对比几家,好评差评结合起来看。而且也要理性,避免冲动消费。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徐欣怡
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25日 05 版
(责任编辑:热点)
-
2022年9月1日起至9月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的九大专题展陆续面向专业观众和公众开放。▲2022年9月1日,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展区正式开放,全球服务贸易 ...[详细]
-
从原定的“4月12日配送”改为“24日配送”……许多上海市民反映,近期在京东商城购买的食品、生活用品出现延期配送的情况。4月12日,一位接近京东物流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上海和昆山有100多个 ...[详细]
-
房企ESG卓越表现报告:碧桂园、华润置地等10家房企ESG表现出众
2022房地产年度卓越表现报告快讯:4月12日,观点机构主办的2022观点年度论坛在广州开幕,观点指数研究院在现场独家发布《卓越指数 · 2022房地产年度卓越表现报告》。其中的房企ESG表现报告研究 ...[详细]
-
重磅!紧跟苏州,江苏又一城楼市松绑!还吸引周边省市居民购房落户
4月12日,继苏州楼市政策松绑后,长三角另一核心城市江苏南京,也传出了楼市政策调整的消息。上证报记者了解到,限购放宽新政源自南京远郊的溧水和六合两个区县)。其中,根据新规,在南京无房的外地人,可直接凭 ...[详细]
-
阿根廷队爆冷负于沙特!阿根廷足协粉丝代币ARG币一度暴跌4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11月22日,在卡塔尔卢赛尔球场进行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C组比赛中,阿根廷队以1比2爆冷负于沙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随着比赛进行,阿根廷足协粉丝代币ARG币波动不断,日 ...[详细]
-
3月证券行业收36张罚单:3家券商涉乐视网或“胜通债”惨遭重罚 16名保代和6名高管被“点名”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何剑岭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统计,以落款日期计算,3月证券行业共计收到36张罚单含2张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及 ...[详细]
-
神秘人士大规模抛售德银及德国商业银行股份 总价值达19亿美元
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 AG)今日在欧股市场股价走弱,此前这两家德国最大规模上市银行股票遭大幅抛售,一名未披露身份的“神秘投资者”共出售了价值17.5亿欧元约19亿美元)的股份 ...[详细]
-
欧洲天然气价格在经过连续7日下跌后,今日小幅走高,不少分析人士预计俄罗斯通过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量周二将出现下降。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TTF基准价格截至发稿涨幅为2.99%,达到103.14欧元/兆 ...[详细]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琳琳)11月2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暖封闭仪式上获悉,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实现暖封闭,比原计划的任务节点提前一个月。奥迪负责生产 ...[详细]
-
来源:深圳乐居4月11日,苏州二手房限售时间由5年改为3年,此外,另一城市南京六合放开外地户籍住房限购,诸如此类的救市政策在全国不断上演。据乐居新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70城通过降首付、发放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