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世界瞩目的中美会晤,谈得应该还不错
来源:牛弹琴
毫无疑问,次世错这是界瞩一次世界瞩目的中美高级别会晤。如果我没弄错的中美话,至少有两个第一次。晤还
这是应该刘鹤同志第一次与美国财长耶伦面对面会晤。
两人之前有过三次视频会晤,次世错但面对面,界瞩这还真是中美第一次。线上沟通有线上沟通的晤还方便,但面对面的应该会谈,显然更有其不可替代性。次世错
这也是界瞩中美巴厘岛峰会后的中美最高级别的会晤。
所以,中美新华社通稿中有一句话就说,晤还双方的应该话题,围绕着“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就全球和两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等”进行讨论。
谈得到底怎么样?
我个人的感觉,不代表任何机构,谈得还是不错的,看肢体语言都可以看出来,两人都是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的大拿,耶伦有耶伦的认真,刘鹤有刘鹤的风采。
几个观察点吧。
1,气氛还不错。
新华社通稿是这样表述的:专业、深入、坦诚、务实的交流,会谈富有建设性。
看了一下美国财政部的声明,也认为会谈坦诚、务实并具建设性。
这些外交辞令,我个人的理解:
专业,不是泛泛而谈,很具体专业;
深入,两人进行了充分讨论;
坦诚,大家都不藏着掖着;
务实,本着解决问题去谈;
建设性,应该是取得了某些进展。
2,谈了有半天。
谈了多长时间?
中方的通稿是这样说的:刘鹤和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举行半天会谈”。
半天是多长呢?美方没有说。但看了一些媒体的报道,接近3个小时。这么多年第一次面对面会晤,谈得确实比较长、比较充分。
也确实有共识。新华社通稿说:双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处于关键时刻,双方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挑战,有利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
美国财政部声明说: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加强围绕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的沟通对全球经济的运行非常重要。
3,强调要合作。
这应该是这次会晤最关键的成果。
新华社通稿提到,双方讨论了深化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合作的有关问题。双方认识到可持续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同意在双边及联合国、G20和APEC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双方同意继续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转型。
耶伦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我们会直接表达,我们不应该允许误解存在,特别是那些由于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误解,这会造成双边经济和金融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分歧不可怕,但最可怕的是误解误判。当然,美国一些口是心非,我们也很清楚。
所以,刘鹤也说,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应该保持对话和交流。
4,耶伦要访华。
这应该也是成果之一。
算起来,耶伦上任后,还从未到访过中国,这有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这次会晤后,情况发生微妙变化。新华社通稿说:中方欢迎耶伦财长今年适当时候访问中国。双方同意经贸团队在各个层级继续保持沟通交流。
美国财政部的声明则说:耶伦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前往中国,并欢迎她的中国同行来到美国。
“她的中国同行”,美国人说得很艺术性。
但意思应该是清楚的,耶伦想要访华,以后中方也会前往华盛顿,具体时间我们还不知道,但肯定会保持沟通交流。
5,谈到了分歧。
中美的尖锐分歧,都不谈了?
这是不可能的。有意思的是,分歧这次处理得比较委婉。美国财政部声明说,耶伦部长也在坦率地交换意见时提出了令人关切的问题。
中方呢?
新华社通稿这样说:中方表达了对美国对华经贸和技术政策的关切,希望美方重视这些政策对双方的影响。
肯定也有尖锐的交锋,但不特别突出这一点,应该是双方都不希望影响这第一次线下见面的氛围。
6,耶伦似是专程赴会。
这完全是我个人的揣测,看了一下行程,刘鹤是赴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他这次发表了非常重要的演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不容置疑地说:现在有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人民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他还乐观预测,相信经过努力,2023年,中国经济会实现整体性的好转。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的事件。
果然很刘鹤。但耶伦其实没参加论坛,但她还是来到了瑞士,因为两人会晤的地点是在苏黎世。
大概率是美方特意安排了行程,争取和中方举行会晤。
必须看到,美国很霸道,但美国也有麻烦。耶伦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经济2023年可能陷入衰退,美国会继续打压中国,但美国也要承受打压中国的严重后果,两国关系全面恶化,对中国不利,美国也没好果子。
可能,我只是说可能,至少从耶伦的角度看,稳住中美关系,确实对美国经济有利。
当然,外交讲究面子,美国也不会说耶伦是专程去瑞士,而是她去非洲访问之前,到瑞士转机,正好与刘鹤同志会谈。
7,我们还是要冷静和清醒。
冷静,美国不会停止对我的打压,我们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清醒,只要我们沉住气不乱阵脚,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以耶伦接下来访问非洲为例,我前两天文章就说,中国新外长秦刚前脚刚离开非洲,美国财长耶伦后脚就要去非洲了。为什么现在去?按照美国媒体的解读,看到秦刚成功的非洲之行,美国政府有点坐不住了……
那也可以想见,耶伦这次去非洲,肯定又会各种挑拨离间,甚至公开对中国的各种批评,包括在所谓“债务陷阱”问题上大做文章。
什么“债务陷阱”?秦刚在非洲就说得很明白:是西方强加给中非的话语陷阱。我的理解,这不过就是抹黑中国,见不得中非更亲密而已。
8,中美开始新的博弈。
博弈一直在进行,但现在有了新的变化。
瑞士会晤之后,中美新的动向,就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
中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算起来,这也是布林肯上台后,第一次对中国进行访问。应该是春节之后吧。
还是那句话,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2023年的中美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考验着双方的谋略和智慧。
(责任编辑:知识)
-
北京颁发自动驾驶“前排无人”测试许可,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获准
11月21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成为首批获准在北京开启“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资格的企业。据介绍,获得许可后,小马智 ...[详细]
-
金秋九月,鹏城依然热情似火。9月15日上午,随着深圳湾体育中心内一棵光影“双创之树”快速“生长”,2022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山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双创活动周的主题为“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 ...[详细]
-
全球最大油企警告:能源危机将严重且持久 西方国家存在政策误判
当地时间周二,全球最大石油企业沙特阿美Aramc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明·纳赛尔公开警告称,由于传统能源领域长期投资不足,眼下的能源危机将会是“严重且长期”的。随着西方国家近几年来将能源发展的重心移至 ...[详细]
-
来源:华尔街见闻美联储经济学家认为,长期来看,随着美股企业息税支出上行风险加剧,净利润的增长率将从当前的5.4%下降至3%。今年以来死气沉沉的全球IPO市场将在一周后迎来“巨无霸”。上周末,大众集团宣 ...[详细]
-
氢能“独角兽”国鸿氢能拟赴港上市:两年半亏超10亿,值得投资吗?
2022年11月22日,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鸿氢能”)递表港交所主板。这是继“氢能源第一股”亿华通10月22日拿到赴港IPO通行证后,又一家国内氢燃料电池企业拟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募 ...[详细]
-
美国全国住宅建筑商联合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开发商信心指数今年连续9个月下滑。美国一名知名经济师9月19日警告,美国楼市处于“深度衰退”。全国住宅建筑商联合会反映开发商情绪的楼市指数9月下跌3个点 ...[详细]
-
新华社伦敦9月20日电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细菌材料构建出合成细胞,使其能够展现出一些类似活细胞的功能。由于合成细胞的技术难度很大,过去一些方法的效 ...[详细]
-
养娃17年花46万元,上海一女子向前夫索要一半抚养费,被法院驳回
▽女子李某与男子许某于2004年经法院调解离婚,女儿随女方生活,男方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至其十八岁。由于男方常年在外工作,女儿的教育、生活主要由原告李某负责。后男方表示经济困难,等宽裕后给付抚养费。 ...[详细]
-
【校立观点】:11月22日,随着在昨日收定为一根中阳线,那么,美元指数正式开启上涨的基调就基本可以确定了。原因很简单,美元指数在经过上周调整后,已基本构筑短期底部,而接下来只要价格能够延续上行,那就是 ...[详细]
-
大众汽车为旗下标志性跑车品牌保时捷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设定了700亿欧元合701亿美元)至750亿欧元的估值目标。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将出售保时捷总股本12.5%的股份,此次股份出售的价格区间定为76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