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冯奎:城镇化大方向没有变 县城重要性提升
本报记者 颜世龙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中心中共中央办公厅、城市城镇城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发展冯奎方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变县县城是性提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中心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城镇城重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冯奎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变县《意见》要求到2025年,性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中国中心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城市城镇城重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冯奎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变县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性提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为此,记者采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解读《意见》背后的经济增长逻辑。
县城是有效投资的方向
《中国经营报》:《意见》发布的时机和实际意义是什么?
冯奎: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5%,进入了城镇化的下半程,城镇化仍有空间。现在看,中心城市已有长足发展,乡村振兴正在全面启动。在城乡之间起着关键联结作用的县城,对于完善城镇化的体系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在稳增长的要求下,总体来看,县城有巨大投资潜力,是有效投资的方向。
有人问国家城镇化的方向是不是变了,我觉得这是误解。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群是城镇化主体,这一点并没有改变。这次政策提出县城是城镇化重要载体,并没有说要改变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方向。拉长历史来看,“郡县治,天下安”提出有2000多年了。中国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在再有二三十年城镇化即将完成之际,县城得到强调与突出,这兴许就是一种大历史观吧。
《中国经营报》:政策提出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为何建设了多年,但仍然在提补短板?短板是什么?
冯奎:短板当然有。主要原因就是:原有建设基础,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县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中心城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个,近年来县城遭受不少灾害,有的出现管网事故等,所以一部分县城确实老了、旧了、落后了。
第一大块短板是基础设施,包括市政交通设施、对外连接通道、防洪排涝设施、老化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第二块短板是公共服务供给,包括医疗卫生体系、教育资源供给、养老托育服务、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
难点痛点在于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因为城镇化仍处于发展之中,县城处于演进之中。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具体县城的规划建设上来说,合理把握县城建设的时序、节奏、步骤就非常难。因此,对于县城建设,一定要有充分的讨论,进行科学的规划。
未来要加大力度“补人头”
《中国经营报》:政策提出要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人口流失意味着包括资金等多类要素的流失,对于这类县城,本身财政、资本等各类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未来该如何发展?
冯奎:这是未来最大的一个挑战。中国的城镇化仍处于发展之中,中心城市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仍在集聚人口,部分县城必然面临人口减少。有的县城绝对人口已降到三五万人,有的县城人口在持续减少。
以前对于县城建设,最主要的一个思路就是“补砖头”,就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大县城。我认为未来,要加大力度去“补人头”。要把钱多往公共服务上投放,特别是补助在教育方面。人是可以挪动的,人力资本提高了,就会带来收益,于国于民都有好处,不会造成特别大的无效投资。
《中国经营报》:《意见》提出要发展五大类县,即大城市周边县、专业功能县、主产区县城、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转型发展。你认为这五大类县哪些好发展,哪些比较困难?原因是什么?
冯奎:最好发展的是大城市周边县。因为这些县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实际上是城市群、都市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早些年研究过的四川省双流县,现在已经变成了发达的双流区,就是因为城区与县之间在要素方面充分流动,达到“双向流动”,所以这类县有动力、有活力。
专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城、生态功能区县城在定位上面临着“平衡”的难题,也就是尺度分寸如何把握。作为县城来讲,它都必须有一定综合功能。但由于县域的发展不充分,或者说有偏向,县城在性质、功能、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应该特色化、差异化。但实际上这种特色化、差异化很难把握,不是我们规划师想象的那样。有的规划师以为农业县就应该堆砌一摊“农字号”产业,可能这恰恰是败笔所在。
人口流失县更是一个复杂动态的概念。对这类县,可以确定的是不能盲目做“大规划”,不切实际想象它还能人口回流甚至人口增加。但这类县的流失会到什么地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止流”,这需要实事求是地判断与决策。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中国经营报》:《意见》提出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制约县城发展特色产业的因素有哪些?该如何吸引多种要素进入县城?
冯奎:我们研究县域经济,都知道有个“浙江现象”,讲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浙江县域经济普遍出现了“特色块状经济+小城镇+专业市场”的组合拳。比如出现了领带城、袜子城、打火机城等。现在能不能这么去设计?很难了。现在你到浙江去看,许多特色经济根本不是以前的传统产业,也不是政府设计的,而是市场、政府、社会多种力量塑造的结果。
因此,工业化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加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部门不要去简单想象什么是特色优势产业,然后不顾一切去投资建设。
政府当然可以有所作为,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保障要素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条件,这样就可以给各种可能的产业以发展的机会。特别想强调的是,很多外来企业家对于“县城江湖”有戒心,因此构建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可能是第一位的工作。
《中国经营报》:政策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对于一些本身相对弱势的县城(例如中西部县城)而言,会不会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冯奎: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就是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要获得的回报是比较全面的、综合的、复杂的,不完全是经济的回报、当期的回报或本地的回报。这里面有发展的考虑,也有国土安全、社会稳定等多种考虑。前几年有个关于国家生态县的争论,焦点是这地方人都走了,还要不要投入?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沿边一些县,人口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要不要投入?如何投入?
所以,对于县域、县城发展来讲,中办、国办的文件中提出五个方面的分类,这当然非常重要。但这个分类仅是提供了一种参考。真实世界中的县域与县城,确实需要一县一策来对待。
《中国经营报》:政策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社会资本该如何发挥作用?社会资本在其中是否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冯奎:县域承载着乡情,是中国人的根脉所在。所以人往上一代、两代,估计都会追溯到某县某镇某村。因此,在县城发展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县里出去的工农商学等各方面乡贤都能有机会报效家乡,他们或者出钱或者出智,这些都是社会资本。
从改革的角度来讲,现有农村人到城里去,他们要获得“城市权”。城里人能不能来下乡、如何下乡?如何吸引他们回县城、回农村?这就需要研究县城、乡村如何具有开放性与吸引力。在这一轮县城发展中,领先一步的县城要善于在改革、创新上有新举措。
(责任编辑:焦点)
-
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之路一线调查·扩内需 畅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扩大内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如 ...[详细]
-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时娜)上证报从产业链了解到,由于首日销售过于火爆,华为已开始紧急增产Mate50系列手机。9月21日,华为Mate50系列三款新品正式开售,华为全国多家门店出现 ...[详细]
-
中金|加息的终点,更高但能否更远?资产影响:现金继续跑赢,关注“便宜钱”减少的连锁反应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加息的终点:更高但能否更远?来源:中金加息的终点:更高但能否更远?——9月FOMC会议点评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联储9月FOMC会议落下帷幕。不出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今年以来,、、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剥离水泥相关资产。从上市公司公告看,不少水泥企业转型新能源业务。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小型水泥企业逐步退出市 ...[详细]
-
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在上演“中国速度”。中汽协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3万辆,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352.1万辆,涨幅超过270倍,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而这一年,全球新能 ...[详细]
-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美股全线重挫,利空影响仍将持续?外资:中国股票的估值具有吸引力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Wind北京时间9月22日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如期公布9月利率决议,再次加息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年内第5次加息,而且是连续第三次大幅加息7 ...[详细]
-
北京时间22日凌晨,美股周三尾盘跳水并大幅收跌,三大股指跌幅均超1.7%。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并下调经济增长预测。经济学家担心美联储激进紧缩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诱发全面经济衰退。美国2年期与10年期国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9月1日,微博发布2022年Q2财报。在用户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82亿,同比净增约1600万, 日活跃用户达到2.52亿,同比净增700万,Q2总营收为30亿元人民币,剔除汇率影 ...[详细]
-
2022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97和386万辆,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9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产业全球 ...[详细]